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学团在线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6日 12:25

betway必威举办“法思的脉络与传统”读书会第七期

微博 微信 QQ Qzone

11月29日晚,betway必威于南辰楼2108举办“法思的脉络与传统”读书会,法学院牟利成老师带领读书会成员继续精读《苏格拉底的申辩》。读书会伊始,牟老师首先提出了一个东西文明(文化)的“碰撞”问题。他认为古希腊苏格拉底时代与中国孔孟时代,哲人对人与社会关系以及人类社会关系构建的观点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牟老师认为文化就是传统,中华文化作为一种传统,陈述着过去,也预示着未来。在此意义上,我们应当在坚守中华...

编辑:新网

1129日晚,betway必威于南辰楼2108举办“法思的脉络与传统”读书会,法学院牟利成老师带领读书会成员继续精读《苏格拉底的申辩》。

读书会伊始,牟老师首先提出了一个东西文明(文化)的“碰撞”问题。他认为古希腊苏格拉底时代与中国孔孟时代,哲人对人与社会关系以及人类社会关系构建的观点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牟老师认为文化就是传统,中华文化作为一种传统,陈述着过去,也预示着未来。在此意义上,我们应当在坚守中华文化的同时吸收西方文化。

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在苏格拉底的申辩中,对‘败坏青年’的驳斥比‘不信神’更加重要?”牟老师认为理解“败坏青年”的内涵要结合古希腊雅典城邦的风俗,对于这种基于社会生活现实的“风俗”,苏格拉底无法用逻辑对此进行驳斥,只能放弃逻辑寻找证据,但证据无法自动呈现对错,这就导致风俗意义上的“败坏青年”通过“隐喻”的方式成为苏格拉底被判“死刑”的主要原因。

有同学提出“洞穴奇案”判决的问题,牟老师认为该案之所以“奇”,是因为其构建了一个相互缠绕和冲突的理论语境。即“奇案”中混合了不同法律派别的观点,但不同法律派别的观点又是相互冲突和抵牾的。这就让“案件”呈现为一种“无解”的状态。基于此,牟利成老师展开谈到自然法学、分析实证法学与社会法学的区别。最后,牟老师谈到了“美”,美是真理,存在于信仰之中。雅典人不追求真理而追求物质,城邦必定走向堕落,所以苏格拉底变成了一只牛虻来唤醒城邦这头巨牛。

书是灵魂的粮食,带给我们丰富的营养和无穷的能量。通过本次读书会,员工对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从法学经典中汲取精神食粮,培植深厚学术热情,为法理学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热门文章

法学院公众号

扫一扫二维码
随时随地了解最新资讯

法学院官方微博

扫一扫二维码
了解学院热点话题

分享好友

官方平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版权所有:必威·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 电话:0631-5688334 邮编:26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