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科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4日 15:35

玛珈山法政论坛(第13期):人类基因编辑风险、责任伦理与国家监管

微博 微信 QQ Qzone

5月22日晚,第十三期玛珈山法政论坛在betway必威204举办,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张海柱副教授作题为“人类基因编辑、责任论理与国家监管”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行政管理系主任孙卓华副教授主持,张乐教授、刘洋副教授、于玲玲副教授、许敏兰副教授、宋琳璘博士以及法学院的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张海柱副教授首先从新兴科技风险监管切入今天的研究问题:人类基因编辑与监管问题。他...

编辑:谭谦

5月22日晚,第十三期玛珈山法政论坛在betway必威204举办,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张海柱副教授作题为“人类基因编辑、责任论理与国家监管”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行政管理系主任孙卓华副教授主持,张乐教授、刘洋副教授、于玲玲副教授、许敏兰副教授、宋琳璘博士以及法学院的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张海柱副教授首先从新兴科技风险监管切入今天的研究问题:人类基因编辑与监管问题。他认为科学技术的潜在副作用为人类社会带来种种风险,新兴科技的出现加速了现代环境风险,尤其是基因编辑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出现,对人的主体性造成巨大冲击。接着,张海柱副教授向我们介绍人类基因编辑的相关技术和应用前景,指出当前人类基因编辑面临的包括安全风险、伦理风险、社会风险、法律风险在内的多重风险。当前各个国家对基因编辑问题的监管集中在立法层面上,在法律上有限度的放开人类基因编辑已经成为当前的一种趋势。对人类基因监管往往是基于科学共同体的自我监管或者是基于科学咨询的政府监管,这样的风险监管方式更多的是一种事后监管,在技术手段和科学不确定之间,人类基因编辑面临国家监管的缺位。国家在科技风险监管中“退居幕后”源于科学咨询制度主导下的等待科学思维也就是诉诸于更多的研究,后发国家对新兴科技发展采取的是一种“发展”逻辑,倾向于放松监管来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营造更宽松的环境。这样的一种监管方式带来了制度性隐匿风险的迟滞型高科技风险社会。最后,张海柱副教授从责任伦理角度出发论证国家监管的必要性,在大科学时代,国家在扮演着科技发展的决策者的同时也是风险制造者,做决定者须负责。

报告期间,张海柱副教授同与会师生进行讨论和互动,议题涉及人类基因编辑是否真正能够攻克疾病、如何面对新兴科学技术带来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张海柱副教授从多学科视角一一回应了师生们的提问。他认为,恐惧是人的本能,当恐惧得不到回应的时候就会变成恐慌,人之所以会产生恐惧是因为信息的不充分和人对信息的选择性接收。“贺建奎事件”之所以得到人们广泛关注的原因在于基因编辑的不确定性风险,而不仅仅是艾滋病本身。

这次的报告不仅加深了学院师生对科技风险监管必要性、可行性的认识,更激发了同学们学术热情,同时也加强了betway必威与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之间的学术交流

 

 

分享好友

官方平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版权所有:必威·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 电话:0631-5688334 邮编:264209